摘 要: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发挥国家双高校的优势,主动激发县域政府和区域民营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与县域龙头企业成立产业学院,组建“招生·培养·就业”一体化订单班。通过修订培养方案、规范企业实践、规划职业发展、加强质量监督和健全家校联系五措共举,创新打造“岗位、课程、竞赛、证书、实践、思政”六融合现代学徒制课堂,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本土人才,持续助力区域产业发展。
关键词:新型学徒制;产教融合;学徒课堂;中高职衔接
1 实施背景
国家“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当前,我国实体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涵盖我国90%以上国土面积和拥有68%总人口的县域,理所当然成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石。与此同时,县域城市面临周边大城市对人才的虹吸,人力资源供给失调的现实困境日益严重,集中表现在“域内人才外流”与“域外人才难引”。因此,作为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主阵地,职业教育需要不断增强自身适应性,不断深化与县域企业的融合,通过合作培养为制造业发展提供稳定的人力资源支撑,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重要作用。
2 主要做法
县域产业要获得长期、稳定的人才支撑,积极培养一大批有家乡情节的本土人才是关键。中高职衔接具有本土生源与系统培养的优势,契合县域高质量本土人才队伍的建设需求,是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手段。为此,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充分发挥国家双高校优势,与瑞安市人民政府投资5.68亿共建全国首家公办高职院校与县级政府合作共建的二级学院——瑞安学院;与县域龙头企业瑞立集团基于多年的深入合作共建温职院瑞立产业学院,组建中高职衔接订单班,培养本地化人才。
2.1 基本模式
家校企三方以合作互信、校企共育为基础,联合实施“重构人才培养方案、规范实践管理办法、规划职业发展路径、强化质量监督体系、健全家校联系机制”五项基本措施;通过“学校招生与企业招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技能竞赛与创新实践、毕业证书与资格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职业素养与企业文化”六个对接,打造“岗位、课程、竞赛、证书、实践、思政”六融合学徒课堂。
图1 三元六融创新学徒培养模式
校企混编教学团队,立足中国汽车梦、浙南红色火种传承、温州人创业精神和企业“一家人一条心一股劲”的家文化,对标“机电产品绘图技能高级专项”和“机械产品三维模型设计职业技能等级证书(1+X)”,融入安全教育和职业素养教育,贯穿劳动教育、工匠精神培育和创新能力培养,系统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素质拓展课程体系和基于汽摩零部件设计与制造工作全流程的专业课程体系,做到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形成校内夯实基础、学习中实践,校外砥砺前行、实践中创新的三元六融学徒课堂教学。
2.2 具体做法
2017年8月,经过近1年的谋划与筹备,县政府、温职院、瑞立集团、永久机电学校基于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组建订单班。家校企围绕学徒培养开展了丰富而有成效的协同育人:通过校企联合招生、签订就业协议,实现招生即招工;融合校企文化、畅通家校机制,做到入校即入企;重构实践体系、深化学徒课堂,达成到课即到岗。
图2 五措共举助力三元六融
(1)重构人才培养方案
组建校企混编教学团队,根据企业岗位标准与学徒成长规律,共同开发特色专业课程,重构人才培养方案。以技术技能的系统性培养要求,贯通中高职课程壁垒;以实训实践的阶段性实施要求,整合“校内基础性+企业生产性”的实践资源,形成“2年校内+1年企业”的工学结合、系统递进的培养方案。
(2)规范实践管理方案
培养方案的实践内容全覆盖设计、工艺、加工、检测等真实工作全流程,按照教学与生产的双重要求,分为校内实训和企业实践两个环节。通过制订实践计划和考核办法,推动不同环节紧密衔接和有效融合,确保实践教学的井然有序并实现螺旋提升。
(3)规划职业发展路径
校企双方针对学生个性与特长,通过岗位实践考核、岗位拜师结对、校企定岗谈话等方式,合理规划学生职业发展路径,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
(4)强化质量监督体系
校企组建班主任工作小组,强化团队共同管理。通过“两会三话”(联席座谈会、学徒交流会,工匠技能对话、职业发展对话、心理疏导对话),及时把握学徒动态,对策解决实际问题,切实保障定制培养。考核方面,校企共同制订考核标准,定期开展岗位认定考核,技能达标者可提前享受正式员工待遇,强化竞争意识,提高学习积极性。
(5)健全家校联系机制
为充分发挥家校共育效果,订单班建立了完善的家校协同育人机制。通过开展家校入企、班主任对话等多种方式,让家长参与到学生的培养和监督工作中,做到政府认可、家长安心、企业满意。
3 成果成效
3.1 理论创新
“三元六融”创新学徒培养,实现“家·校·企”同向同行。精准定向培养可以使学生的技术技能和理念认识能够很好的适应岗位需求。结合瑞立集团雄厚的实力,在便可实现多种不同类型岗位的轮换,解决了定向培养岗位机动性不足的问题。这种模式适用于龙头企业或有一定集群效应的行业协会,可以精准对口培养高质量技术技能学徒,服务对应行业企业。
3.2 实践成果
(1)行业企业留人聚才
截至2021年底,瑞立集团招录温职院毕业生124人,其中17人已经成长为企业领导和骨干。瑞立集团副总冯乾存多次表示与温职院的订单班合作是瑞立人才储备的重要布局。汽摩协会负责人也表示,这种模式可以为当地企业精准输送高质量人才,高效实现人才留温留瑞。
(2)双师培养成果丰硕
搭建双师共育培养基地,校企均收获了丰硕的成果:学校教师获得教学能力比赛省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全国行业协会技术能手1人、温州工匠1人,开展各类教科研项目二十余项,开发多门专业课程和课程思政课程,10人成功实现职称晋升;企业方面依托温职院的师资和办学经验成功创办中职学校。
(3)学生发展充满期待
培养了一批懂理论会操作有证书的技术技能型学徒,获得省级奖项5项,帮助他们找到了适合的岗位并在实践期间就拿到了正式员工的待遇,进一步增强了职业院校学生对未来发展的信心。
3.3 社会效应
(1)提升了学生家长对中职教育的热情
通过中高职一体化合作培养,极大提升了合作中职学校对社会的吸引力。永久机电学校与温职院、瑞立集团合作开展订单培养的专业受到学生家长的热捧,每年报名均出现连夜排队、大排长队的情况,有效改善了中等职业教育对家长吸引力不足的现状。
(2)激发了民营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动能
激发民营企业深度参与职业教育、高质量举办职业教育,是“活力温台”职教高地建设的核心。温职院与瑞立集团的成功合作,极大激发了民营企业投身职业教育的积极性。2017年至今,瑞立集团累计投入近200万补助学徒培养;2021年瑞立集团投资4.35亿元创办中等职业技术学校;2022年瑞立集团与温职院签订协议,投入1500万稳步推进营利性实体——温职院瑞立产业学院的建设。
4 经验总结
(1)学徒课堂育人新模式:通过三元联动机制,实现学校、企业、家长协同育人,打造六融学徒课堂,培养县域紧缺人才,有效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
(2)县域发展留人新方法:通过人才订单培养,为县域企业定制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做到精准引流,有效缓解域内人才外流问题。
(3)县域企业办学新探索:通过校企紧密合作,激发县域企业投身职业教育的热情,为企业参与多种形式职业教育办学积累经验。
5 应用推广
本学徒培养模式适用于有较好中高职衔接合作基础的职业院校。充分调动有能力有意愿参与校企共育企业参与联合培养,如果一家企业需求不足,也可联合多家企业共建订单班,关键在于三元联动、深化六融,同进退、共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