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部门概况  工作动态  合作项目  政策法规  资料下载  行业动态  党建廉政  研究应用 
 
当前位置: 首页>>行业动态>>正文
现代学徒制“蓝领岗位生态系统”的校企协同构建与实践——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2022-05-27 09:42  


 

摘  要: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以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为契机,与海亮集团、绍兴轨道交通集团、中芯国际等龙头企业构建蓝领岗位生态系统,打造产教一体化综合平台,探索“模块化课程群”协同教学、“双轨多段、交互训教”双主体培养、“二元三维五级”学业考核评价的产教融合模式,以“大思政”、“真项目”培养“大工匠”,形成了全员、多元、立体化的育人新格局。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蓝领岗位生态系统;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

一、实施背景

教育改革的动力源于社会生态的变革。随着产业转型升级,高端装备制造业出现技术技能人才数量不足、结构不佳、质量不高等系列问题,发展与进步受到严重制约。而高端制造业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浙工院”)以入选教育部第二批现代学徒制试点为契机,针对现代学徒制改革中生源不稳定、职业发展受限,专业匹配性不强、职业规划与学生需求不相符合;人才培养知识技能面狭窄、实践岗位单一,专业课程体系与蓝领岗位需求生态不相适应;校企合作不够紧密,教学模式与学生学习需求、职业素养及综合发展不相适应等问题开展了一系列实践探索,深化产教融合,探索现代学徒制在专业群层面上的基层实践,协调相关主体的利益诉求,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合理课程体系,实施有效教学模式,制定学业评价标准,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产教融合培养机制。

二、主要做法

面向高端装备制造领域,联合世界500强企业海亮集团引入“蓝领岗位生态系统”理论,系统规划制造类企业蓝领岗位的类型、数量、人员及资源配置,实施校企协同人才培养。

蓝领岗位生态系统指企业内各蓝领岗位间及与环境之间构成的动态平衡系统,它们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生共长。优化配置蓝领岗位的类型、数量、人员及资源输入是蓝领岗位生态系统建设的关键,建立良好的蓝领岗位生态对企业生存、发展、转型升级尤为重要。

1、创新“专业群+龙头企业”的校企协同培养模式

针对机电一体化专业群内5个专业,跨专业组建产业人才培养专班——“海亮班”,创新“专业群+龙头企业”的校企协同培养模式。

聚焦地方高端制造产业关联密切的智能检测与智能控制等技术,实现专利转化24项,推广校企合作横向课题“双螺杆挤出压片机”等34项,是长三角高职院校应用技术协同创新联盟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委员会主委单位。

2、实施“基于职业发展规划”的校企协同学徒遴选

校企联合制定学员遴选方案,组织学员考察企业、聆听职业规划讲座,帮助学生定位自我及科学规划职业发展;明确学习期间及入职后薪酬福利待遇及“蓝领岗位生态系统”等,签订三方协议;以“海亮三级蓝领技工”为目标,校企双方为学员提供技术技能提升、职业成长发展两方面的成长发展路径。

说明: http://jyt.zj.gov.cn/picture/-1/caeb26f7432d459b89829ab3b320fb81.jpg

 

1基于“职业发展规划”的学徒遴选

3、建设“基于蓝领岗位生态系统”的校企协同课程

聚焦关键操作岗、维护维修岗、产品检验岗、工程技术岗等典型岗位,协同企业建立蓝领岗位生态系统。课程体系由职业素养课、专业基础课、校企合作课、企业岗位实践课等4部分构成,每类典型岗位均包含上述4块内容(如图2)。

说明: http://jyt.zj.gov.cn/picture/-1/533545f9193e4efab406f872bf811ecf.jpg

 

2 基于“蓝领岗位生态系统”的课程体系

4、推行“双轨多段、交互训教”的校企协同教学模式

校企双方深度介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采用“学校+企业”双班主任管理模式,推行企业化班级管理;实施校、企工学交替,践行“双轨多段”的校企协同教学模式,每学期均安排在校学习和企业实践两个环节(如图3),探索出一条“学历、技能、素质”多目标导向下的校企协同育人模式。

说明: http://jyt.zj.gov.cn/picture/-1/9ea73ed490bf4af3b173d5a00adf7cc0.jpg

3“双轨多段、交互训教”的校企协同教学模式

5、建设“立体化”的优质校企教学资源

校企联合开发“校内项目+岗位实践课+技能培训包”的立体化教学资源,建设基于“互联网+”的智慧实训室及数字化教学资源,形成资源丰富、便于传播、动态更新的“立体化”的优质课程资源。校企联合开发《轧制工序》、《联拉工序》等系列培训教材。开展“学校课堂+企业课堂+空中课堂”结合下的多元教学实践。

说明: http://jyt.zj.gov.cn/picture/-1/e07c2ba23ada4836bcb5a62d67cef9eb.jpg

 

4 “三种形态”课堂

6、推行“师徒共生共长”的校企协同双导师制

组建由学校专业教师、企业技术人员和人事管理人员构成的“校企联合教学团队”,建立正向的激励机制。承担学徒制教学任务的教师,在工作量计算、出差补贴、评优评先等方面予以倾斜;设立“海亮班”奖教金,表彰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工作表现突出的优秀教师;担任学徒师傅的企业人员,在定级定岗、教育培训、收入待遇等方面予以倾斜,设立金牌、银牌和铜牌三级评价体系,实施企业师傅专项奖励。

7、打造“校企协同、四位一体”的生产性实训基地

为助推长三角地区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了国内高职院校最大规模之一的“规模化、离散型、岛屿式”智能制造实训中心。校内建有智能技术综合应用中心等53个实训室,校外建有海亮、保时捷等名企型校外实训基地50余个。引进西门子等国际龙头企业建成了“西门子技术研发中心”等前沿技术实训中心,建立了基础技能训练、生产性实训、创新实践和校外实训“四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

8、建立“二元三维五级”的校企协同学业考核评价

从“综合职业素养、企业技术技能要求、学校学业成绩”三个维度,以“五级蓝领技工技能等级体系”为标准,校企双元主体共同实施学徒学业评价,建立“二元三维五级”的学业考核评价机制。

说明: http://jyt.zj.gov.cn/picture/-1/1c393713aa054a299dfc15f8c7d12c96.jpg

 

5 “二元三维五级”的学业考核评价机制

9、开辟“第二技能兼修、课外发明创造、学科技能竞赛、科技创新项目”四大协同培养路径

引入企业横向项目与生产性订单、申报大学生科技项目、对接各级学科与技能竞赛,将人才培养拓展至“八类机构”开展第二课堂平

台,采用大师示范、导师引领的现代学徒制模式,将新时代工匠的“劳动精神”、“创新精神”、“爱国情怀”贯穿于四大培养路径,锤炼工匠精神、激发创新意识、增强综合应用能力,拓宽职业发展通道。

说明: http://jyt.zj.gov.cn/picture/-1/c5f585cab47c408e902c4d6981a6737a.png

 

6“八类机构”第二课堂“四径协同”人才培养路径

三、成果成效

1、深化内涵发展,提升了专业建设水平

以全国样板支部建设为引领,打造产教一体化综合平台,促进专业建设高质量发展。机电一体化等专业入选国家骨干专业;高端装备制造技术实训基地等入选省示范性实训基地、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集训基地、国家示范性生产性实训基地;电气自动化、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完成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验收;开展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四年制高职本科试点;五大专业组成的机电一体化专业群获浙江省A类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项目立项。

2、提升双师素质,打造了结构化教学团队

打造了由学校教师、企业人员构成的“混编教学团队”,形成了学科交叉、专业互补、专兼结合、教研相长的结构化教学团队。其中,《数控机床操作技能实训》教学团队被认定为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多轴数控加工技术》教学团队参加2020年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大赛获一等奖。

3、服务经济发展,赢得了广泛社会赞誉

立足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有序开展横向项目合作、承办各级各类赛事、举办社会培训。各专业教师主持横向技术研发课题100余项,到账经费1500余万元实现专利转化24项。开展企业员工职业培训5000余人次,承担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国培”项目2项。

4、锤炼工匠精神,培养了大批优秀学生

近年来,在校学生获各类授权专利246项,获省级以上各类学科

(技能)竞赛奖项389人次。100余名毕业生还被职业院校破格录用

为专任教师,成就了“职教浙工院现象”。

四、经验总结

1、引入“生态系统”理论于蓝领人才培养领域

首次在蓝领岗位人才培养中引入“生态系统”理论,围绕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现代学徒的职业成长、学习生态、师生成长及企业岗位生态建设,系统规划职业发展,科学构建课程生态体系,优化企业人力资源配置,改善学校人才供给、学生发展诉求、企业人才需求之间的循环,促进蓝领岗位人才培养生态系统的有序发展。

2、创新“专业群+龙头企业”的双主体培养模式

创新龙头企业对应群内多个专业的双主体人才协同培养模式,提供企业关键岗位多元化需求的整体解决方案,有效解决现代学徒培养过程中知识技能点狭窄、实践岗位单一与学生多元化发展诉求之间的矛盾,创新了“专业群+龙头企业”的双主体协同培养模式。

3、建立学徒学业考核与评价体系

参照企业“五级蓝领技工技能等级标准”,从“综合职业素养、企业技术技能要求、学校学业成绩”三个维度,校企双元主体共同实施学徒学业评价,建立“二元三维五级”的考核评价,建立以行业企业为主导,技能应用为目的学业考核评价机制,率先建立学徒学业考核与评价体系,为校企协同培养人才质量评价标准提供经验借鉴和参考。

五、推广应用

本案例着力推动浙江建设大湾区和打造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在发展战略目标、人才培养目标与人才培养路径等重大问题上,紧密结合绍兴市新兴产业和传统优势产业格局,遵循绍兴市产业发展趋势和规律,不断优化人才培养体系,建立政、企、校、研、教、学的多元协作机制,形成互为依托、互动互联的发展模式,为绍兴市新旧动能转换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与智力支持,实现校地长期合作共赢。

本案例在校内制造类专业全面推广,收益学生累计达3121人。在该项目带动下,先后开设轨道交通班、中芯国际班等现代学徒制班级28个,共招收学徒1000余人。有效缓解了合作企业高素质蓝领人才短缺的结构性矛盾。

本案例在全省专业带头人培训项目中予以现场交流,获得浙江省自动化学会教学成果奖、绍兴市教学成果奖。搜狐网、新浪网、绍兴晚报等媒体对本成果的人才培养、课程建设、校企合作等进行了报道;相关改革成果在《职业教育研究》、《成人教育》等期刊公开发表。

 

关闭窗口
天津市政务网
天津市发改委
天津滨海新区人民政府
天津市工信局
天津港保税区政务网
 
 
站内搜索:
 @天津职业大学合作教育办公室持有所有权利/Copyright@2012TJTC. All rights reserved.Privacy